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弄成“样子货”谁在上下糊弄?
生活污水处理、厕改等虽然不是什么大工程,但却是大民生,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做就要做好,真正把民生福祉落到实处
明明是“工程”,何以通过了区、市两级验收?据央视《财经调查》近日报道,青岛市多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堪称“样子货”:化粪池和排污管道根本没有连通,污水管道口干干净净;污水处理站内的过滤设备没有任何污垢,像新的一样;村民从未领过厕改补贴,却被人伪造签名和手印;故去老人还出现在厕改名单上……
因为弄虚作假、敷衍糊弄,这些被包装得亮丽光鲜的项目,虽然顺利通过了区、市两级验收,却让老百姓头疼上火,苦不堪言。污水无法处理,只能自费找吸粪车来清理;一下雨就更糟糕,污水外涌,整个村庄都弥漫着污水的恶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均属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从央视曝光的情形看,青岛这些村庄、社区显然念歪了“经”,办坏了事,非但没有增进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反而给大家添了麻烦,也靡费了财政资金。
生活污水处理也好,村道建设也罢,这些事项本身并不复杂,均有明确的施工建设标准和规范。不管是谁施工,只要按照图纸要求去落实就可以了,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
当然,这些项目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首先取决于建设方是不是尽职尽责、能不能保质保量去完成。这是惠民工程,直接关系到一家一户的福祉,惟有不偷工减料,用心用情用力去做,才能真正做好。而工程的质量也与有关部门监管责任是否落实有关。企业天然逐利,但监管却不能放任。
遗憾的是,从报道披露的情况看,这些生活污水设施工程的两个重要主体都沦陷了。污水管线没有连接,过滤设备形同虚设,最后是化粪池承担了所有,其结果只能是臭气熏天。
这也未免让人疑惑,究竟是什么样的经营主体承揽了这些工程?他们为什么敢如此胆大妄为把民生工程做成“扰民工程”?有关部门又是如何发挥监督检查作用的?从村社到区里,再到市里,一连串的验收绿灯又是怎样开启的?
只要认真瞟一眼,就能发现问题;只要实地走几步,就能看出端倪。但现实却是,施工的潦草马虎,验收的马虎潦草,结果就是政府财政资金花下去了,老百姓却怨声载道。如此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怎么可能让乡村更美丽?
最新的消息是,报道播出后,涉事地方全面排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好端端的民生工程搞成一团糟,迅速启动调查是必要的,明确责任并根据调查结果严肃追责。胡乱施工的责任固然跑不掉,而睁一眼闭一眼胡乱验收的责任也要严肃对待。
生活污水处理、厕改等虽然不是什么大工程,但却是大民生,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做就要做好,真正把民生福祉落到实处。对于任何糊弄敷衍,甚至是冒领贪占、层层剥皮、套取资金等行为,都必须严查严惩。
美丽乡村是不是真的美丽,外在的形象气质固然重要,而内在的质地也要过硬。惟有“面子”“里子”都打理好了,农村群众才能真正由内而外地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