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4

嘉峪关:垃圾入“号” 生活更美

  “这套设备看着挺高大上的,外观先进又美观,对咱们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更加细致和具体了,让我们在投放垃圾的同时,还能对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的分类有更多了解。听说正确投放还有积分奖励,很人性化。”家住中鹏嘉年华小区的高先生看着楼旁空地边新近“入驻”的全新智能分类垃圾箱赞不绝口。

  今年,我市全面启动试点智能垃圾分类工作,在中鹏嘉年华、雍平坊等6个居民小区配备智能分类垃圾箱,帮助引导居民科学分类投放垃圾,在方便居民投放的同时,也让小区环境更加洁净。智能分类垃圾箱全封闭设置,内部可进行厨余垃圾自动消杀,抑菌除味,箱内垃圾达到容量标限时,系统会自动提醒清运人员前往清运,一经“上线”,即可彻底解决居民对于传统垃圾箱散发异味影响生活环境的困扰,进一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体验感。

  “在居民小区配备先进齐全的垃圾分类设施,让居民能够方便准确地进行分类投放,是我们迈向绿色环保未来的重要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备,进一步加强收集设施智能化、便民化服务能力,提升垃圾分类准确率。”市市容环境卫生总站工作人员于向婷希望通过试点项目,带动更多人加入垃圾分类行动中,共建美丽家园。

  在居民小区标准化、人性化、精细化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让垃圾投放便民化,是垃圾分类处置前端监管责任落实的一项有力举措。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作,更是一项重要环保行动,以居民小区为点,辐射引导市民群众广泛参与,全社会合力推动是根本。制定《嘉峪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2024年工作要点》《嘉峪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压实部门责任;不定期对全市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以强有力的监督考核,督促整改落实;在全市范围内多频次、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多项有力、有序、有效的措施,全面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完成前端投放,即入中端收运。作为垃圾分类这项系统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市在破解“前分后混”难题上下足了功夫: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分类运输路线、时段和作业形式,不断优化收运体系;从收集、转运到压缩,全程封闭规范化操作,避免二次污染,提高收运效率;持续完善各流程工作机制,着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垃圾转运站(点)管理服务质量。

  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资金投入是提升垃圾收运能力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市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更新改造,加快建设装配式生活垃圾分类压缩转运站,采购日收集处理能力10吨的垃圾压缩箱体2台。与此同时,围绕回收利用率达到35%、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相融合,高效建立布局合理、管理规范、高效便民的回收网络。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常年保持100%是我市垃圾分类末端处置专业化的最有效体现。

  2018年12月,我市制定《嘉峪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闭环。经过多年来不断努力和探索,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并形成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垃圾分类处置优化模式,基本满足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严格按照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厨余垃圾专项处理模式进行,卫生填埋日处理能力36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100吨,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50吨,保障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后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市市容环境卫生总站垃圾分类服务中心主任何春蕾介绍。

  卫生填埋设施嘉峪关八昼夜滩生活垃圾填埋场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来,每日及时填埋处理收运的生活垃圾,定期喷洒消杀药剂,防止蚊虫及野生动物疫病传播,有效保障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同时,根据焚烧垃圾处理协议,我市平均每日将100吨生活垃圾运输至酒泉市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有效提高我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为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市于2021年建成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并投入运行,确保餐厨废弃物得到规范化处置。餐厨垃圾处理厂采用“预处理(高温湿热水解)+中温湿厌氧发酵+沼气净化机利用”工艺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全过程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监控,还可将产生的沼气、油脂等进行规范利用,完全达到“全封闭、环保、节能”要求。

  生活垃圾处置“三大板块”的有效配合,打通了我市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闭环处理模式,极大提升了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能力,更提升了城乡环境整体形象。

  垃圾有分类,生活有品质。投放便民、收运规范、处置专业,我市正以精细化管理为路径,以提标提质推进分类体系建设为主基调,不断凝聚全社会的合力,全面提升我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努力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